河北保定:家门口的“书香驿站”点亮全民阅读之光

保定新闻网 阅读:20 2025-05-05 19:27:25 评论:0

漫步在保定街头,一处古色古香的社区书屋映入眼帘,几位老人正戴着老花镜专注翻阅书籍;转角处的24小时图书馆内,年轻人扫码借阅后匆匆赶赴工作岗位;惠民书市现场,家长带着孩子穿梭于科普活动区,笑声与书香交织……这些场景,正成为保定市民“家门口阅读生活”的日常剪影。近年来,保定市以“让优质阅读服务触手可及”为目标,通过创新文化服务模式、完善公共阅读设施、打造多元文化活动,悄然掀起一场“全民阅读革命”。

线上线下联动:书市惠民,阅读无界

4月27日,河北省第十一届惠民阅读周暨2025惠民书市在保定市博物馆拉开帷幕。这场以“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省”为主题的文化盛宴,首次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态势,主会场内设置京津冀精品图书联展区、优秀出版物惠民展销区及科普活动多元业态区,吸引了数万市民参与。

线下展销区中,古旧书市集以“时光隧道”为设计概念,陈列着从民国文献到当代经典的上万册旧书,不少市民在此“淘”到绝版珍藏。而在线上直播间,工作人员通过实时互动推荐好书,搭配“满减折扣”“限时秒杀”等优惠,让无法到场的读者也能享受购书便利。市民王女士感叹:“以前买书得跑遍书店,现在家门口的书市就能一站式购齐,价格还比网上便宜!”

小而美的“阅读灯塔”:24小时不打烊的书香

在保定主城区,10座“24小时图书馆”如繁星点缀街角。这些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智慧书房,凭借自助借还系统、冷暖空调和免费Wi-Fi,成为市民深夜充电的“精神港湾”。家住莲池区的程序员小李说:“加班后路过这里,挑本推理小说静静读一小时,比刷手机放松多了。”

这些图书馆不仅提供纸质书籍,还配备电子阅读屏,可扫码获取百万册电子书资源。设计上更是融入保定特色:古莲花池畔的图书馆采用仿古青砖外墙,与历史街区融为一体;高新区的书房则以流线型玻璃幕墙呼应现代都市气质。正如市民张先生所言:“它们像是城市的文化驿站,让匆忙的生活有了停顿的理由。”

从“书院之城”到“农家书屋”:城乡共沐书香

保定市正以“书院之城”建设为轴心,构建“市-县-乡-村”四级阅读 *** 。升级后的保定文库(原地方文献阅览室)新增本土文化展陈区,市民可在此查阅《保定府志》等珍贵史料,或参与40人以内的读书沙龙。博野县新建的智慧图书馆,则通过大数据分析读者偏好,定期调整书目,让借阅率提升37%。

在乡村,农家书屋悄然变身“文化综合体”。涞水县某村庄将书屋与电商服务站结合,农民既能学习种植技术类书籍,又能通过直播销售农产品。这种“阅读+致富”模式,让书本知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。

活动品牌化: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

保定市深谙“唯有活动才能激活阅读生命力”。惠民书市期间举办的作家签售会、读书分享会,吸引众多文学爱好者。作家阿宁在《燕赵往事》签售会上与读者畅谈创作心得,现场排起百米长队。各社区定期开展的“亲子共读一小时”活动,则通过角色扮演、绘本剧场等形式,让孩子爱上阅读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“阅读+科技”的创新实践。市图书馆推出的AR古籍修复体验,让读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“亲手”修复《四库全书》残页;智能荐书机器人“保保”能根据读者年龄、职业推荐书单,其准确率高达89%。这些举措,正打破传统阅读的时空界限。

结语:书香浸润一座城的文明底色

从惠民书市的热闹喧嚣,到24小时图书馆的静谧温暖;从古籍修复的科技赋能,到农家书屋的乡村振兴实践——保定市正在书写一部“全民阅读进行时”的生动篇章。这座千年古城用实践证明:当阅读服务突破物理空间限制,当文化惠民渗透至毛细血管,书香便不再局限于书房,而是成为城市文明的呼吸与脉动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保定新闻网提供聚焦、健康、城建等8大民生板块及本地文化资讯,打造有温度的城市信息枢纽”,用关键词串联内容价值。